數據大跌!房地產又涼了?
來源 | 櫻桃大房子
作者 | 櫻桃團隊
1
買房、結婚、生娃,本來是大多數中國人一生都要經歷的事情,如今正一個個被年輕人拋棄……
先是買房,全國新房成交量從18萬億的規模跌至11萬億,今年估計10萬億出頭。
緊接著是結婚,11月1日,國家民政部公布了《2024年3季度民政統計數據》,披露了一組結婚數據:
2024年1-3季度,全國結婚對數474.7萬對,比去年同期的569萬對,減少了94.3萬對。
單拎第三季度的數據,已經跌至131.7萬對,如果說去年是疫情第一年,出現了補償性結婚,基數高。
但是哪怕和2020年之前相比,今年的數據同樣是斷崖式大跌,和2017年、2018年相比,一個季度就減少了100萬對登記數量。
有專家預測今年的結婚人數將創下自1980年來的新低。
不結婚,那自然就不會生娃,可想而知,未來幾年的生育率數據都不會好看,預期已經是這樣了。
這幾天很多文章都在探討為什么年輕人不結婚?為什么年輕人不生娃?
有的歸咎于經濟、有的歸咎于教育、歸咎于現在娛樂太豐富……
原因肯定五花八門的,但說到底,結婚欲望下降,低生育率這件事,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沒法避免。
你看看西歐,北美,日本,韓國……全球就沒幾個有錢的國家愛結婚愛生娃,人類追求自由到最后就是希望可以過更加輕松的日子,早日財富自由,誰希望生一堆娃來加大自己的負擔呢!
相反那些人口出生率大國,東南亞的柬埔寨、老撾、越南,非洲的剛果、肯尼亞都是人口出生大國。
所以大家也別糾結原因了,沒意義。
聰明人該關注的是,趨勢之后,行業的變遷。
比如說結婚率大跌之后,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哪些行業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哪些行業有機會勝出?
首先婚慶公司、婚紗攝影這些行業規??隙ㄊ侵饾u縮小,這兩年特別流行的一站式婚禮,比如格樂利雅這些婚慶公司,今年據說也在拖欠供應商的工資,網上一大堆維權的,緊接著早教幼教通通都會完成行業的瘦身。
相反有一個行業異軍突起,寵物消費。
最近我看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中國的寵物數量首次超過嬰幼兒總量。
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030年,中國城鎮登記的寵物數量將高達7000萬只,是嬰幼兒數量的2倍。
另外高盛預計,2023年中國寵物經濟規模達到5928億,到了2028年將會上萬億規模。
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會發現現在很多公園推著嬰兒車的,里面躺著的不是嬰兒,而是寵物。
總之每一次社會發生的一些新變化,對于個別行業發展都是一次全新洗牌。
以上我只是舉了幾個例子,還有大量的行業或迎來新生,或暴擊。
大家在投資、選擇擇業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看清趨勢。
2
當然,我們是側重房地產領域的訂閱號,所以大部分關心的應該是,結婚率大降到底會如何影響房地產市場呢?
有人說大家都不結婚,不用買婚房,房地產也快沒未來了,也有人說,沒人生娃,學區房快完了。
以上說的對,也不對。
咱們得看區域。
就拿日本來舉例,年輕人越是不結婚,不生娃,相應地就會進一步往一二線城市聚集。
現在的年輕人早就已經失去了種田種菜等基礎的生存技能了,要是父母輩離去,回老家基本上等于餓死。
老家的精神文娛類消費弱,單身人士回老家要不承受世俗詫異的目光,要不就忍受無盡的孤獨。
所以結果就是結婚率越低,人口往一二線城市集聚的效應就會越明顯。
這群人有錢的選擇買房,沒錢的選擇租房,總不能睡大街吧。
未來單身人士就是一二線城市租賃市場的主力軍,他們由于不用負擔家庭,所以更舍得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租更好的房子,吃更好的美食等等!
另一方面,大家發現沒,老家村里的小學不是在倒閉就是在合并的路上,但凡有條件的家長都不會讓孩子在農村上學。
雖然說生育率變低了,但是大城市好學位依舊緊張,四大一線城市的小學生人數在去年依舊是增加的。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以前讀書是分散的,農村城里都有。
現在是全集中在城里面了,以后還會進一步從18線縣城向地級市集中,向一二線集中。
以前年輕人結婚買不起一二線房產,高低都會選擇老家購買一套,這下好了,不結婚干脆就不買了。
所以老家,指的是那些三線以下的城市的房子,基本上沒有太大價值。
大家現在能拋就拋,隨著人口近一步下滑,將來怕是居住價值都沒有,更別說流動性了。
相反一二線房產,隨著房價回調到位,將來價值屬性會更加凸顯,房子說到底就是用來居住的。
只要擁有流通性那就不用擔心,這種流通性包含了買賣和租賃。
買的人多了,房價不說大漲,但總能夠穩住,租的人多了,房東一看形勢也會跟風漲租。
這種現象早在十年前kk大神的天涯神貼中,就有預測過,如今算是開始逐步應驗了。
很多人總拿人口減少和結婚率低來談論房地產,這是非常片面的,畢竟中國太大了,是沒法用一句話概括的。
結婚率對房產沒有影響,人口對房價的影響也是長期的。
你只要關心你所在的城市人口是否有凈流入,只要人口是流入的,就對你的房子構成利多。
其他那些人跟你講什么人口生育率,結婚率,都根本跟房價不是主要因素。
再說了,日本和歐洲那么多年的老齡化,低生育率,也完全沒有阻擋核心區域的房價該漲,依舊漲。
這些國家的共同點是他們自2008年以來采取的量化寬松政策。
隨著疫情后通貨膨脹加速,日本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大幅提高了政策利率。
在當時量化寬松政策下提供的大量流動性至今仍然留在市場中,有一部分留到股市,還有大部分是留到房子里面去了。
說到底房價就是一種貨幣效應,一旦國家下大決心要開始放水,哪怕是嫌棄的老破小,也會瞬間被推高。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