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業企業易主背后,隱現朱旭東借半導體轉型套現的“陽謀”?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入主萬業企業6年后,以朱旭東為代表的實控人選擇出讓這家公司的控股權,套現離場。2018年,在大基金助攻下,包括朱旭東在內的三人被動成為這家公司的實控人。與此同時,這家公司選擇從房地產跨界至估值更高的半導體領域。雖經過6年的謀篇布局,萬業企業在業績上依舊依賴于房地產,不過卻享受的是科技公司的估值。也就是說,雖然業績未能長虹,但是以朱旭東為代表的實控人卻在資本市場上身價倍增。
一紙公告,令萬業企業的控制權生出變數。
11月27日晚間,萬業企業發布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上海宏天元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宏天元合伙”)合伙人正在籌劃財產份額協議轉讓事項,這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公司股票將于11月28日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 個交易日。
也就是說,朱旭東可能要套現離場了。
梳理來看,2018年朱旭東、李勇軍、王晴華三人被動為萬業企業實際控制人。與此同時,萬業企業也從房地產開始轉型半導體。
有意思的是,宣稱轉型的萬業企業行著半導體企業之名,營收卻依賴地產,但估值享受的卻是科技公司估值。股價更是一路水漲船高,choice數據顯示,2019年年初至2024年11月27日,萬業企業的股價漲幅超155%。
不過,萬業企業看重的半導體業務明顯不如人意。根據其2023年的業績,房地產行業實現營收5.5億元,總收入為9.65億,營收占比為57%。而集成電路設備制造業務收入3.46億元,營收占比為36%。
實控人欲套現離場
首次減持一年后,萬業企業實控人或選擇退出。
近日,萬業企業公告顯示,因公司間接控股股東宏天元合伙合伙人正在籌劃財產份額協議轉讓事項,所以公司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變更。而在公告發布之前,萬業企業股票便“提前”漲停。
公開資料顯示,萬業企業成立于1991年,1993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F主要從事房地產、集成電路核心裝備。公司主要產品包括,中遠兩灣城、海尚明城福地苑、海尚明城紫辰苑、瀚海星座、房產租賃、煤炭銷售、物業服務等。
目前,朱旭東、李勇軍、王晴華同為萬業企業的實控人,具體來看,朱旭東等人跟通過宏天元合伙下屬公司上海浦東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科投資”)控制上市公司,后者直接持有上市公司24.27%股份。
梳理宏天元合伙股權結構后可以發現,宏天元合伙持有浦科投資51%的股份,為其控股股東。上海宏天元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天元管理”)則是宏天元合伙持有宏天元合伙執行事務合伙人,持有其16.45%的份額;上海申宏元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宏元管理”)為宏天元合伙有限合伙人,持有其11.07%的份額。
事實上,早在6年前,朱旭東、李勇軍、王晴華三人便是萬業企業實控人。具體來看,2018年7月,萬業企業的第二大股東三林萬業,將所持7%股份轉讓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大基金”),并在2018年12月完成股份過戶手續。由此,三林萬業持股比例將下降至13.53%,浦科投資順勢成為萬業企業的控股股東。
頗為有趣的是,在此之前浦科投資與三林萬業持股比例較為接近,所以朱旭東無法對萬業企業形成絕對控制,此后才在國家大基金的助攻下完成控股。
朱旭東對萬業企業的減持開始于去年四季度,2023年10月,浦科投資減持了4653.15萬股萬業企業股份,減持前浦科投資對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為29.27%,這也是浦科投資進行了成為控股股東后的首次減持。
根據彼時的公告內容,浦科投資宣布將名下5%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上海國盛海通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這筆交易于2023年11月27日完成過戶。
一場有預謀的轉型
這家即將被實控人“拋棄”的企業,因進軍半導體而在市場賺足了眼球
2015年主業尚為房地產的萬業企業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最終選定擬籌劃以并購方式收購集成電路領域相關的優質公司,然而此次重組計劃未能如愿,但萬業企業獲得了新的金主的青睞。
同年11月,三林萬業與浦東科投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內容三林萬業擬將其持有的萬業企業2.27億股股份轉讓予浦東科創,轉讓價格9元/股,涉及金額約為20億元。
完成此次轉讓后,浦東科創將成為萬業企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28%,朱旭東由此完成入主,隨著浦東科投成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后,萬業企業開始了瘋狂的并購之路,朱旭東甚至曾公開表示,外延式并購是萬業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針。
為了更好地布局半導體賽道,長袖善舞的朱旭東選擇和國家大基金進行一定程度上的“綁定”。2017年4月份,萬業企業以10億元認購首期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持有相關基金19.8%的股權,與大基金并列第一大股東之列。此后,萬業企業通過和國家大基金的聯動,加快在半導體領域的布局。
2018年,在國家大基金和萬業企業第二大股東三林萬業達成股權轉讓協議后,朱旭東成為萬業企業實際控制人。而這筆交易的前提條件是,萬業企業要完成凱世通的控股權收購。據悉,該次擬收購的標的公司業務是半導體咽喉之地,離子注入機,是集成電路制造至關重要的核心裝備,也是任何一款芯片制造所不能或缺的,這似乎也恰恰迎合了朱旭東的規劃。
彼時,萬業企業發布公告表示,計劃以9.7億元收購半導體注入機企業凱世通100%股權,其中以現金方式收購凱世通51%股權,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其剩余49%的股權。但在同年12月份,萬業企業公告收購標的凱世通整體估值由9.7億元降至3.98億元,同時,擬取消原有的業績對賭,并在次年萬業企業完成了對凱世通的收購。
嘗到“甜頭”的朱旭東資本運作加快,2020年其戰略投資安徽半導體設備精密洗凈行業的富樂德;同年還領投境內外財團完成對半導體供應商Compart Systems的收購,此次收購交易基準價格為3.98億美元。
2021年年底,萬業企業與半導體專家張汝京博士聯合創辦了嘉芯半導體;2022年,萬業企業與寧波芯恩、浦科投資以及碧桂園創投舉行戰略合作協議儀式,合作內容包括在半導體行業進行項目投資。
光大證券在研報中曾表示,萬業企業作為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基金投資的主要LP投資了華卓精科、長川科技、上海御渡等半導體企業。就連此前連吃7個20cm漲停板的光智科技,所計劃收購的先導電子科技,萬業企業也通過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間接持股。
此后,萬業企業還認購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二期私募投資基金。具體來看,2022年12月23日,萬業企業擬以自有資金4億元人民幣認購該基金份額;2023年5月25日,基金參與各方簽署了合伙協議,并于同年6月28日完成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備案手續。
需要注意的是,從房地產跨界到半導體,外界對萬業企業的定位已經從單一的房地產企業轉變為涉足半導體設備制造的高科技企業,特別是在集成電路設備領域。這意味著其享受的估值從此前的房地產變更為科技公司。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萬業企業最新的市盈率為-435.43。
而其估值在此前甚至更高,自2015年被“冠上”房地產轉型半導體之名后,其市值迅速突破百億。2020/2021其估值進一步拔高,最高市值一度達到近400億。
房地產依舊為營收大頭
雖享受著科技公司的估值,但是被寄予厚望的半導體業務至今也沒能成為萬業企業營收支柱。
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萬業企業的凈利潤連年增長,分別為3.15億、3.77億、4.24億,直到2023年,萬業企業的凈利潤開始出現大滑坡,這一年公司的凈利潤約為1.51億元,同比下降64.32%。
進入2024年,萬業企業的盈利狀況并未好轉,甚至由盈利轉為虧損。具體來看,其中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萬業企業的凈利潤分別約為-1662萬元、-5418.52萬元、3913.33萬元,前三季度合計虧損3167.68萬元。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萬業企業營收僅為3.08億元,同比下降59.63%,公司對此表示,主要系公司房產板塊進入收尾階段,房產交付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所致。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2023年萬業企業的年報數據,房地產行業、制造業、服務業分別貢獻營收5.48億元、3.46億元、5566.89萬元,房地產行業仍占大頭,萬業企業的轉型之路還有很大空間。
其中,集成電路設備制造業務收入占營收的比重為36%。
也就是說。朱旭東為代表的實控人雖未在業績上收獲長虹,卻在資本市場上收獲股價翻倍。拋開分紅來看,即便股價如今較高點腰斬,萬業企業市值仍有192億,對比浦東科投最初20億左右的投資成本,這筆買賣可謂極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