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藍財經
撰文|吳瑞馨
立帖七年,王思聰終于還是逃過吃翔這一劫!
近年來,共享充電寶頻頻漲價,背刺消費者,被群起而攻之。而另一邊,最近,“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在股價長期低于1美元,距離納斯達克退市警告最后期限不到一個月的情況下,與其等待被退市,它選擇了主動私有化退市。
1月6日,怪獸充電突然宣布擬以1.25美元/股價格,私有化退市。
得知這一消息,不少網友開始拍手歡呼:讓你漲價,活該退市!
還有吃瓜網友調侃,王思聰終于不用吃翔了。
而對投資人來說,即便如今以1.25美元的價格私有化退市,依舊是損失慘重。2021年4月上市以來,如果從最高點算起,怪獸充電的股價已經跌去超89%,市值蒸發22億美元,約人民幣161億。
但也有很多人困惑,怪獸充電漲價背刺消費者,按理來說賺得應該比以前更多了,究竟為何淪落到如今私有化退市的地步?
曾打臉王思聰的共享充電第一股
王思聰當初放下這一狠話的時候,共享經濟正處于泡沫期。當時,共享單車因為小黃車事件,一度讓消費者和投資人心有余悸。
2017年時,共享充電寶曾遭受過一場倒閉風波。當年9月,共享充電企業Hi電被曝出正全面收縮線下推廣團隊,200多名員工面臨暴力裁員。
但這個不過是共享充電行業的小插曲。很快,共享充電寶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
2019年,隨著共享充電企業陸續實現盈利,當初撂下的狠話的王思聰也被啪啪打臉,還有吃瓜群眾借此在線討債。
而怪獸充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據TrustData的統計數據,2019年街電、小電、怪獸充電、來電占據共享充電行業前4,分別占據28.6%、27%、25.1%、15.6%的市場份額。
而在上述“三電一獸”中,成立于2017年的怪獸充電雖然是起步最晚的一家,但也是最幸運的一家。因為它是其中唯一一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
這或許與它豪華的創始團隊有關。怪獸充電的創始團隊大多來自美團、優步、阿里巴巴、途牛等知名互聯網公司。其創始人兼CEO蔡光淵曾任Uber上海的總經理兼全國市場總監。其創始團隊的CMO張耀榆同樣出身Uber、CTO李曉煒來自途牛、CFO辛怡來自阿里巴巴、COO徐培峰則曾是美團的創始團隊成員之一。
天眼查顯示,在IPO之前,怪獸充電進行過6輪融資,僅成立當年,怪獸充電就獲得了三輪融資,累計融資規模超過20億元。資方包括小米、阿里巴巴、軟銀中國、順位資本、高瓴創投等知名企業和機構。
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怪獸充電在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市場份額已達到34.4%,位列行業第一,有超過66.4萬個商戶點位和500萬個移動電源,累計注冊用戶超過2.19億。
2021年4月,怪獸充電成功登陸美股,成為“共享充電第一股”。
王思聰也再度被打臉。
漲價“反噬”業績開放代理成雙刃劍
但在最近幾年里,共享充電寶終究還是一步步走向王思聰預言的那樣。
近年來,各共享充電品牌暗地持續漲價,從當初的每小時0.5元,漲到了現在的每小時4元甚至6元,背刺消費者,招致網友們“口誅筆伐”。
不過,持續漲價的同時,怪獸充電近幾年也遭到反噬,業績開始“坐過山車”。
根據怪獸充電財報顯示,2020年-2023年,怪獸充電的營收分別為28.09億元、35.85億元、28.38億元和29.59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1.31億元、-49.58億元、-7.11億元和8774.10萬元。
這不僅僅是消費者“反噬”的結果,還有代理商。
怪獸充電之前并不是代理模式。但在業績的持續下滑下,怪獸充電決定開放代理模式。
2023年,怪獸充電的渠道模式(代理模式)收入占比高達70.7%,而直營模式的收入占比為29.3%。
開放代理模式讓怪獸充電業績出現短暫好轉,但并沒有維持下去。過于激進推行代理模式,反而把自己困在里面。
2024年以來,代理商規模擴張越發瘋狂,直接把怪獸充電拖入漩渦。
多家媒體報道顯示,2024年以來,全國多地代理商陸續向怪獸充電提起訴訟,稱遭遇怪獸充電銷售人員電銷欺詐。多位代理商累計投資數百萬元買入怪獸充電設備及售后鋪設等服務后,卻出現鋪設爛尾現象,導致設備大面積掉線,前期投資虧損嚴重。
對此,怪獸充電回應稱,此為部分公司職員的個人行為。
這也進一步“反噬”到業績上。
2024年上半年,怪獸充電業績持續大幅下滑。2024年上半年,怪獸充電實現營收8.60億元,同比下滑53.72%;凈利潤為882.90萬元,同比下滑75.01%。
市值蒸發超160億距離被退市只差1個月
口碑下滑、業績起伏如坐過山車之下,怪獸充電的股價更是從21年12月開始,就徘徊在退市邊緣。
自2021年4月怪獸充電登陸納斯達克,在上市首日股價短暫沖到接近10美元的最高點后,怪獸充電的股價就開始持續下跌,從21年12月開始,就開始在1美元左右徘徊。2023年4月,更是徹底跌下1美元,最低一度跌至0.399美元。
2024年8月,怪獸充電更是收到了納斯達克的退市警告,公告稱,若公司在2025年2月3日前無法將股價回升至1美元,便將面臨退市或停止交易的嚴峻風險。
而在距離退市僅剩下不到1個月時間,怪獸充電決定,自己私有化退市。
1月6日,怪獸充電宣布5日收到來自中信資本旗下信宸資本及公司管理層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擬以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1.25美元現金收購公司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
即便如今宣布擬私有化消息,對股價的刺激也有限。截至2025年1月18日收盤,怪獸充電股價才漲到了1美元。
盡管如此,怪獸充電現在的股價依舊沒有達到公告披露的1.25美元私有化價格。
相較于上市首日的最高點,到目前為止,怪獸充電股價已經跌去了89%,市值蒸發超22億美元,約人民幣161億。
目前,怪獸充電的總市值還不到3億美元。如果按照1.25美元的要約價,怪獸充電私有化的估值為3.23億美元。
而據此前2024第二季度財報,怪獸充電的總資產為5.88億美元,其中流動性資產5.46億美元,非流動性資產0.42美元,負債2.19億美元。
就算減去負債,怪獸充電的總資產依舊高于現在的市值,還有私有化估值。
對怪獸充電來說,私有化,無疑是一件凈賺不賠的買賣。而對當初追著趕著送錢,如今卻虧麻了的股東來說,也終于迎來解套的機會。
據怪獸充電上市前的招股書披露,高瓴資本、小米集團、香港私募股權機構AspexManagement(HK)Ltd.以8.5美元/股的價格,合計出資1.1億美元參與基石認購。
而如今,這批基石投資者認購的股權,價值約1384.7萬美元。
如果私有化順利推進,雖然一些后入場的投資者依舊虧損慘重,但至少也能松一口氣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