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藍財經
6月初,星巴克突然放低姿態,很多非咖飲品直接砍掉5塊錢。這是星巴克進入中國26年來,頭一回主動降價。
再加上傳了好幾輪的“中國業務要賣”的風聲,不少人開始懷疑:這個曾經代表“中產標配”的星巴克,在中國是不是快不行了?
結果,財報給了一個相反的答案。
7月30日,星巴克發布2025財年第三財季財報,中國市場交出一份頗為穩健的答卷: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達到7.9億美元;同店銷售額同比上漲2%,利潤率環比繼續提升,維持在健康的雙位數水平,實現連續三個季度的收入增長。
這在中國飲品市場“卷成麻花”的當下,有點反常識。畢竟平臺補貼鋪天蓋地,外賣三巨頭一搞活動,咖啡奶茶“0元”都不是稀奇事。星巴克不但沒被中傷,反而通過降價+提質,穩住了自己的消費人群。
怎么做到的?核心還是三個字:本土化。
第一個本土化體現在產品線上。
針對中國消費者日益重視健康的趨勢,星巴克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推出了“真味無糖”創新體系。
500多種組合,不光拿捏“減脂黨”,也滿足“風味控”。這種組合方式也大幅提升了復購頻率。
第二個本土化體現在時間帶上。
中國消費者更習慣早上喝咖啡,下午和晚上則缺失消費市場,于是星巴克干脆發展“非咖場”——星冰樂、冰搖茶、茶拿鐵三駕馬車撐起下午和晚上。
6月,星巴克中國非咖產品全線降價,數據顯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冰搖茶銷售同比翻番,星冰樂在社交平臺上的搜索熱度也穩居非咖品類第一。
第三招,繼續拉攏“圈層”。
印象最深的,是星巴克中國與五月天的聯名。
就拿小編來說,身邊不少五月天的粉絲,為了拿到五月天聯名杯套、歌詞杯、貼紙等周邊,恨不得每天炫一杯星巴克,拿到手的第一時間不是嘗一口,而是拍照發朋友圈。
這樣一波操作也幫助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掀起了現象級的傳播熱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財報會上,星巴克董事長兼CEO倪睿安(Brian Niccol)正面回應了“中國股權出售”傳聞。
他表示,目前正在評估超過20家有合作意愿的機構,希望引入理念契合的戰略伙伴,以釋放中國市場的巨大增長潛力。
說白了,星巴克不是要撤,而是想找志同道合的隊友。
那接下來星巴克還想搞點啥?據了解,2026財年他們將上線一批新產品和新服務:冷泡蛋白飲、椰子水系列、煥新版星巴克App……全是沖著“健康+年輕”去的。
在財報發布后,星巴克股價盤后上漲了約4%,看來資本市場也認可它在中國這波“主動進化”。
相關新聞